缅怀周凡夫先生 – 翟佳

和很多广州的乐迷一样,我习惯称周凡夫先生作周老师。虽不曾受业,但仰慕周老师的德行、才学、毅力,总是时时以其为师表垂范。

初识周老师是15岁那年,透过微弱的电波在这一头听到周老师介绍贝多芬的作品;数年前一位同学在我生日的时候,送赠的礼物就是周老师写作的关于香港管弦乐团历史的《爱与音乐同行》,皇皇巨著,字字珠玑。真正面见周老师是数年前在广州星海音乐厅的广州交响乐团音乐会前讲座,其时周生周太伉俪在大堂观众席参加我主持兼作翻译的与音乐家的演前讲座,讲座后经乐团朋友介绍,终于正式有幸和周生周太相识。

周老师于广州乐迷并不陌生,他为广州交响乐团撰写的曲目导赏早已深入人心,他在香港发表的文章也常常见诸内地社交媒体的传阅。对于内地乐迷而言,周凡夫老师就是古典音乐的“布道者”。而在文字之外,周凡夫先生在内地改革开放之后,众多内地音乐家赴港演出之际也曾为其中不少人撰写过评论的文章,言语之间充满真诚的激励,他的文字对于助力中国音乐家走上国际舞台可谓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信仰,有追求的人会在哪怕是片言只语中让人感受到他们赤子之心,周老师就是这样的人。听他说起和马友友父亲的过从,听他谈起香港管弦乐团的往事……一切仿如昨日;看他写下的关于音乐的文字,你又会惊叹到底是需要多强烈的爱与责任才能数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精进勇猛。

疫情期间,我从社交媒体上常常看到周老师和周太于港岛各处游历的纪事、看到周老师为一日三餐题写的诗句,生活情趣,烟火气息跃然纸上,从中也能感受周生周太鹣鲽情深,令人艳羡。后来,听熟悉二位的朋友说起,周凡夫老师喜欢以纸笔写作,每每在创作完成后,周太就会将手写文稿录入电脑,由此可见,周凡夫老师取得的成就背后,也离不开周太的付出。

古人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人的生死哀荣固有定数,但每忆及和周凡夫老师相交的这些时日,心中却有万般不舍。但我想,周老师的人品、才学会通过他的作品传诸后世。今日,我们和周凡夫老师挥手话别;他朝,在他著作的字里行间,他的生命将以另一种真实,另一种不朽进入我们当下、未来的世界。

文:翟佳

2021年8月14日写于广州